Tuesday, October 03, 2006

平面及單向化的「專業人」

沒有人會否認,這是一個專業的世界,由出生至死亡,我們都要得到專業人士的照料和「疏通」,才得以作為一個人活在地上。不是嗎?嬰兒出生,要由穿白袍的專業人員接生和簽發出世紙,死人要由穿黑衣的專業人員統籌,才可入土為安。逐漸地,我們將生活裏更多的環節劃分出來,交給專業人員處理:建屋、拆屋、結婚、離婚、生兒子、絕育、全部都有專業人士專門負責。現在香港人甚至把家務也由菲律賓女傭打理。

過去一切互助的行為,今天都賦予金錢的符號。還記得小時候,母親到街市買菜,把我拜託鄰居二嬸暫代照料,日子久了,二嬸成了我的第二母親。今天,那些為別人照顧孩子的,名叫保姆,他們專業「湊仔」,收費分兩種,時薪或是月薪。不要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,要是他們連自己也照顧不來,那就麻煩多了,於是又有一個專業面世,就是專職為人家「湊老人」的護士。這些專業人員走在一起成立公司,名為幼兒院和安老院。

再多的例子可以不勝枚舉,現代人就是要將生活的每一環節「判」給別人負責,自己則安心的做好「一件事」;就是他們的工作。於是人就愈來愈精於「一件事」,這就叫做專業;分工愈細,事情就辦得愈好。

不過,專業化帶來的後果是甚麼?人愈來愈失去他對自身事務的控制,他不懂「湊仔」、不懂煮飯、不懂辨別菜心和芥蘭,除了工作,他甚麼也不懂。上一輩的人還有一點從經驗累積的小常識,知道身體發生了小毛病可以吃甚麼調適。今天不論是擦傷或喉痛,我們都得要找醫生給一點安慰。上一輩的人不少懂得一點木工,家中的家具可按需要製造,今天,家庭製造(home made)已幾近絕迹。

若要追溯再前一點的世代,我們的祖先不但懂得「湊仔」燒菜,還懂得種植和預測天氣的變化,今天我們則要靠賴超級市場的供應,和天文臺那不一定準確的報道。

或許你會說,這就是時代的進步嘛!人類已經可以從繁瑣的事務裏解放出來,把剩出來的閒暇,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。若情況真的如此,我們可說「專業化」使人得到「解放」。但真相並非如此,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「一件事」上,那就是工作。閒暇的時間則用來應酬和像呆子般凝視電視機,專業化的實際效果是使人平面化、單向化。

繁瑣的事務確是纏身的,但它們卻使人類從中對生活有整體的參與,這份參與,給他對生活有多元化的體會,也給他生活的實在感。為甚麼現代人總覺得生命空虛,生活沒意思,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與生活多個層面疏離,生活就只是工作和一些無聊的嬉戲。

從親手製造的東西裏,他們嘗到建造的樂趣,你有否留意,孩子們都愛玩積木或是模型?那是因為人本質裏有建造的細胞,只是現代人把它們封殺了。從建造的過程,達到了自我發揮的目的,也使建造者與製品產生從屬的關係。現代人習慣於現成的購入產品,產品對於他來說,只有一個金錢的符號,在使用時缺乏滿足感,是以現代人對產品絕不珍惜;但親手製造產品的人,卻在製造的過程裏認識產品的特性,產品是他個人的創作,因而在使用時增添滿足感。事實上,過度專業化的社會已擊碎了創造力,也消滅了業餘。

不過,現代人似乎已開始厭惡這種凡事不用動手腳的生活方式,商人看準這種心態,推出一些「半製成品」,讓消費者自己加工,運用自己的頭腦和手腳,去滿足一下創造的感覺。由消費者自己把木板「砌」起來的裝嵌傢俬就是其中一例。年青人到外地旅遊已愈來愈不喜歡參加旅行團,他們不是自己組織行程,就是參與旅行社新推出的「自助旅行團」,這大概是現代的「半製成品」的時尚之一。

聽鄰舍的婆婆說,一張報紙也可以有多種用途,過去人們以此來包裹飯盒,或擦掉鍋上的油污,或塞進鞋中吸取濕氣。但這些「老阿婆的智慧」已經漸漸失傳了,過度的「專業化」淹沒了人傳統的智慧。

家庭原是人類社會的組成核心,也是人感情寄託的支柱,透過互相照顧,人的感情得以建立。父母藉著撫育兒女,能領悟生命成長過程的奧祕和喜悅。子女藉著照顧年老的雙親,也能感悟人生的有限,以致減少戾氣,達至祥和的心境。但現代人競逐的心靈,把照顧兒女和雙親為厭惡的事情,情願把心思精力放於個人事業的發展上。「專業化」於是入侵家庭,親情也交由專業人士代為施予,過度的「專業化」已扼殺了親情。

「專業化」已差不多成為「進步」的同義詞,現代人把生活分割成小塊片,賦與小塊片金錢的價值,「判」給別人代勞,自此,現代人的生活觀處於一種割裂的狀態,他不再是生活裏掌握所有事情的主人,失去了生活裏點滴的樂趣,卻成為平面化和單向化的「專業人」。

No comments: